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通知公告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让我告诉你屯留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

    信息发布者:明博晟大
    2017-12-18 23:36:41   转载

    屯留县名起源于春秋时期赤狄的支属留吁。如果再往前追溯,还要述及他们的老祖先鬼方及鬼方的别部余无之戎。
      鬼方曾经是殷、周的强敌,在《易经》中就有殷商国君武丁以三年战争攻克鬼方的记载。《诗经.大雅.荡》中以周文王的口吻声讨商纣王,也用覃及鬼方指责其对外政策的错误。殷墟卜辞中众多的鬼方记载更说明了他们与殷商的频繁接触。王国维先生在《鬼方考》中指出鬼方就是后来春秋时出现的赤狄隗姓之国。如《周语》:“狄,隗姓也。《左传.僖二十四》:周襄王所立狄后为隗氏。事实也证明当时的鬼方确曾活动在晋西南、晋东南地区。《竹书纪年》载:太丁四年,周人伐余无之戎,克之。所谓余无之戎就是居住在今屯留县一带的鬼方后裔,屯留县有余吾镇,即其故地。古史专家陈梦家研究得出结论:余无之戎在隗姓的潞境,仍是鬼方的一支。

    《左传》传载声明,从前662年开始,狄人渐趋活跃起来,并不断南侵中原,取得连续胜利。前662年,狄伐邢。前660年,狄天卫。前650年,狄灭温。前636年,狄人又伐周襄王,襄王被迫逃出周都到郑国去躲避。面对狄人凌厉的攻势,齐桓公、晋文公首倡诸夏联合共抵御,勤王败狄,解除王室之难。随着中原各国对狄人的认识了解,又把他们分为赤狄、白狄、长狄等类别。他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姓氏不同,俗尚不同,人种不同。如赤狄为隗姓,白狄为姮姓;赤狄尚红色,穿红衣,而白狄尚白色,穿白衣;长狄人的身材普遍较高大。当时晋国主要是面临赤狄的威胁;赤狄是晋国的近邻,又是文化程度高的族群,他们以所处的地域被分为东山皋落氏、留吁、潞氏、甲氏、铎辰等不同支属。其中的留吁就居住在今屯留县一带。前660年,太子申生率师讨伐东山皋落氏,给其以毁灭性打击。前594年,晋国借赤狄潞子国连续起兵反晋事端为由,历数其五大罪状,派大将荀林父伐灭潞子国。次年,晋将士又攻入今屯留境内灭留吁,继灭甲氏、铎辰。从此,今屯留及上党地区始统归晋国版图。留吁被晋国占领后,晋人改称这里为纯留,这个地名始见于《左传襄公十八年》。在此前一年的二月,卫国人石买和孙蒯攻打曹国,曹国向晋国提出援助。次年,即前555年,晋国就在长子逮捕了石买,同时执孙蒯于纯留。这时距晋国占领留吁仅38年,留吁改名纯留就在这段时期。在当时有善美等含义,纯留一名可能是晋人对留吁景观赞美。古代还通,故纯留又作屯留。《史记赵世家》载:三家分晋后,晋公室又继续存在了一段时间。他们先是把亡国晋君安排到端氏居住,前349年,赵公子緤夺取了端氏,又把晋君迁到屯留,原文为徙处屯留。可见,屯留之名形成于春秋末战国初。  

    西汉初,在战国屯留故城置屯留县,旧址在今屯留县南5公里古城村。同时在余无之戎故地置余吾县,两县隔绛河相望。东汉末,余吾县并入屯留县,现余吾古城遗址尚存,今称余吾镇。北魏时期,屯留县境分为三县:北魏景明元年(500年),划出屯留县西部及今安泽县东部组建寄氏县,县治在今屯留县西南70里,约在八泉附近。寄氏县乃是沿用了汉代氏县名,因当时胡汉译言之讹,遂以寄氏。建义元年(528年),又将北部原余吾县地划属建义县,县治在今襄垣县南,县以年号命名。就在这一时期,屯留县治所也西迁至霍壁,即今屯留县西故县村。北齐时,屯留、寄氏、建义等县俱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,在霍壁复置屯留县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,县治始迁至今屯留县城。清康熙进士梁迪在《留城早春》一诗中赞道:上党天高四望遥,留城佳气动春潮。绿还绛水风送暖,青露行山雪渐消。康熙进士励宗万在《立秋日屯留道中》也以人行翠陌青畦里,秋在绵云絮雨中的名句歌颂这里纯美的风光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村民评论
    ming杨2017-12-19

    回复
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